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2|回复: 0

骑行1100km,从南京到西安,徐振年你真行!

[复制链接]

5356

主题

244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16556
发表于 2024-3-18 11: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甘肃来到南京
又从南京向西一路骑行
这1100公里的骑行路
让他做了一个决定
——毕业后建设家乡!
这是徐振年的故事。

他是我校2021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
大三时,他在一次骑行中,
感到了快乐,萌生了长途骑行的想法。
上学期末,他踩起踏板,开始了一段长途旅程。

他的第一辆山地车,帅
从南京到西安,从六朝古都到关中平原,
途径江苏、安徽、河南、陕西4个省,
11个市,46个区县,10天,1100公里。

出发时,他更换了微信头像,
一位公路车车手的照片,
“我非常喜欢这位车手,他叫‘铁血战士’斯特凡·金。
骑行中,他以时速56km/h的速度撞到铁栅栏,
轻微脑震荡,多处伤口......
尽管这样,他依旧骑行30km完成赛段。”
不畏艰难,坚持到底
这就是徐振年喜欢骑行,并且决定从南京骑行到西安的原因。

“坡道骑行”是徐振年旅途的第一只“拦路虎”。
刚出门,就遇见长达3.6km的陡坡,
骑到精疲力竭还看不到坡顶,
还有5kg的随身物品,
一度使他想要掉头回去。
全程他累计爬坡100多公里。
“不断地爬坡考验着我,
放坡时的快乐又不断地激励着我,
因为这是坚持、努力换来的!”他回忆说。

途中,最难忘的是一段黑夜骑行。
从鹿邑县到开封,行程163km,
长途骑行又是夜晚,他早已经疲劳,
但“精神不能有丝毫懈怠”他说。
高速往来的车辆和昏暗的灯光让他不敢走神。
就这样,他“咬牙”坚持骑到开封市。
到开封,还没来得及休息,
他就骑进一个凹形坡。
“光线太暗了,实在看不清,
当时速度从20km/h的速度突然间降为0”,
后方的来车让心中更加慌张,
只能拼命地踩踏板,但由于经验不足,
这一次事故,直接导致他左脚脚筋稍微错位,
但是,他还是坚持了482km,直至西安。

“一帆风顺是最期望的状态,
而战胜困难才显出人的精神。”
在徐振年看来,充满挑战的旅程,‍‍‍‍‍‍‍‍‍‍
是锻炼自己的特殊方式。‍‍‍‍‍‍‍‍‍‍‍‍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这是徐振年在文学院经典导读课上听栗老师讲解
《大同篇》时记下的一句话,
也是他这次行程中最大的体会。

在从郑州到洛阳的骑行中,
他来到一家小镇蛋糕店,准备买些干粮。
店主得知他在长途骑行,主动给他烧了热水,
又给了他刚出炉的糕点,
还一边自责地说“没有锅不能做一顿热乎的饭”。
这样来自陌生人的温暖一路上他遇到很多,
饭店的老板为长时间骑行的他搅拌面条,
交警帮他联系修理店,骑友主动为他破风带他一程......
“我想如果有机会我也想将温暖带给别人。”徐振年说。

旅程中,从水田到旱地,从米饭到面食。
各地的风景别具一格,美食让人垂涎欲滴。
宏大的明中都皇故城,悠久的蒙城文化,险峻的华山,
怀远县的干扣面,庄子故里蒙城的撒汤和烧饼,
潼关的肉夹馍……
不同于年少时生活的家乡甘肃,
这一切都让他感到新鲜和惊喜,
更想着将来为家乡做些什么!

收获满满的旅程让徐振年想起自己刚入学的时候,
“老家生活的单调让我在入学自我介绍时词穷,
而来到南审,却是这一转折的开始。
学校在专业课程和第二课堂的用心设计,‍‍‍‍‍‍‍‍‍‍‍‍
让我在专业学习之外有了更多的爱好。
在学业上,学院的老师也常常为我指点迷津。
王军老师在我升学择校时,
指导我深入分析形势和方向。
栗学英老师更是建议我选择一些在甘肃知名度比较高的学校。”
大一时,
他加入了文学院的学生会,负责办公室工作。
老师总会说“有你在,我放心的”。
他认为,这是自己更好完成任务的动力。‍
他说:“学生工作可能是对我将来工作的初步感知,
而课堂知识在塑造着我的精神。
在我的学习和工作中,
每一次被认可和进步,
都是我前进的动力。”

由于第一次骑行经验不足,
没能按原计划骑回自己的家乡甘肃。
他计划着在大四的暑假完成这段旅程。
“南京到西安仅是我骑行的第一程,
而第二程,也是真正的开始,
是走遍甘肃的每一寸土地。
我生于甘肃,也长于甘肃,
或许对我最大的影响便是来自甘肃的质朴,
人们顶着烈日而耕作,受着严寒而生活,
荒凉的戈壁一片又一片,草木的盛衰一年又一年,
时过境迁,依旧有人留在这片土地,
陪伴着她,爱着她。
从走出甘肃,到再回甘肃
我愿以我的力量,让家乡更美好!”

文| 蓝莓工作室 孙丽娟
图 | 受访者本人提供
指导老师| 潘洪波‍‍‍
责任编辑 | 煤煤
点分享
点收藏
点在看
点点赞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环球体育论坛

GMT+8, 2024-5-31 08:13 Powered by Discuz! X3.5